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登录
首页
拍卖预展
拍卖结果
服务指南
如何委托
如何竞投
资料下载
法律法规
业务联系
拍品查询
中国书画
当代艺术
瓷器杂项
佛造像
珠宝翡翠
珍贵钟表
名品手袋
极品名酿
养生精粹
陈年普洱
其他
新闻中心
华艺资讯
媒体报道
华艺讲堂
华艺视频
关于我们
公司概况
大事记
加入我们
拍品查询
1756年作 石畔新竹 立轴 水墨纸本
估价:
RMB 12,000,000-18,000,000
成交价:
¥13,800,000
拍卖会:华艺国际2016秋季拍卖会
专场:惟精惟一—中国古代书画
预展时间:2016.11.24-25
预展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
拍卖时间:2016.11.26
拍卖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
图录号:18
作者:郑板桥
尺寸:167×105.5cm
质地:
年代:1756年作
作品说明
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乾隆丙子板桥郑燮画并题。
注:邓拓旧藏。邓拓(1912-1966),福建人,《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历史学家、杂文家、书画收藏家。其收藏《潇湘竹石图》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
按语:在清代扬州八怪中,郑板桥堪称佼佼者,艺术大师徐悲鸿曾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这一评语,极其中肯,绝非过誉。
郑板桥的最高成就是将书画与其诗文、印章完美结合一起,将中国文人画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其笔下竹石,为世人津津乐道。
首先,郑板桥发展了文与可“胸有成竹”的理论,提出了“胸无成竹”的见解。文与可的“胸有成竹”是强调所描绘的对象要做到心中有数,即意在笔先、如在笔前;板桥的“胸无成竹”,注重在创作之前,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高度结合,然后随意挥写,“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莫知其然而然”,具有趣在法外、意外之妙的艺术效果。
其次,创造了前无古人的“郑竹”,亦可称之为“郑家样”。板桥的墨竹,笔、墨、水的巧妙运用,“忽焉而淡,忽焉而浓”,浓淡相宜,干湿并兼;其造型是“冗繁削尽留清瘦”,名曰“细竹”,竹竿之细,可谓是极致,但细而不弱,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如抽碧玉,如削青琅玕”,极其雅脱;枝叶颇简,称之减枝减叶法,以突出竹子的劲节;将叶子画肥厚,加强竹子的青翠感。特别的是,板桥画风竹,则多为静止状,虽“任尔东西南北风”却“我自岿然不动”,赞颂其“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伟大品格。
本幅创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板桥年六十四,是他辞官二到扬州,重过“二十年前旧板桥”卖画生活期间的作品。湖石一尊,疏篁数枝,布局疏朗,清气袭人。正侧、高下、浓淡、干湿,聊聊数笔,写尽露竹新晴的动人风姿。左方长题“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乾隆丙子板桥郑燮画并题”。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想见其笔飞墨舞,志得意满之状。值得说明的是,这段关于审美形象、创作构思的著名画论,曾被全文收录于《郑板桥年谱》。
此图系邓拓先生旧藏,画面下方钤有“邓拓珍藏”、“苏画庐”二印。青花瓷轴头,上有“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标签。尺幅巨大,品相完好,实为郑板桥晚年墨竹精品。
< 前一张
后一张 >
更多拍品
山水人物 扇面 (二开) 设...
图录号:1
估价:
RMB 30,000-50,000
成交价:
¥34,500
花鸟 扇面 (二开) 设色绢...
图录号:2
估价:
RMB 25,000-35,000
成交价:
¥28,750
山水花卉 (四帧) 镜片 设...
图录号:3
估价:
RMB 120,000-150,000
成交价:
¥138,000
八骏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图录号:4
估价:
RMB 150,000-200,000
成交价:
¥1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