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5 黄翔 华艺国际拍卖
书法是中国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源远流长,风格的演变可谓精彩纷呈。书法包含了篆、隶、楷、行、草五个书体,出现了诸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颜柳(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黄(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等书法大家,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广东一域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历代书风亦盛,名家辈出。明代陈献章为广东大学者、大书法家,门下弟子甚众,自成一格,形成“白沙书派”,开广东书派之先河。其书法初学苏东坡,后仿“二王”,参以怀素,书风沉雄挺拔,生涩老辣。陈氏之后,入古出新者不乏大家,如湛若水、邝露、陈子壮等,气节、书艺皆为人所称道;佛门书家如天然、今释、深度及海云诸僧,雅擅翰墨;士林如彭睿壦、何吾驺、伍瑞隆等于诗文之外,长于临池,为广东文苑二大景观。
有清一代,岭南大凡能诗文者多擅书法。乾嘉前后如陈恭尹、梁佩兰、冯敏昌、黎简、宋湘、谢兰生、吴荣光、张岳崧等名重一时;道咸之降,学者书法盛极一时,陈灃、李文田、朱次琦及后起之康有为、梁启超等乃其中之典范。时至民国及建国以后,篆书名家邓尔雅,隶书名家胡汉民、林直勉,行楷书名家商衍鎏、叶恭绰、易大厂,以及容庚、商承祚、吴子复、秦咢生、麦华三等都各有成就,饮誉书坛。他们风格各异而又传承有序,纷纷从古代经典中汲取营养,逐渐从碑帖并行的书史发展轨迹中呈现出碑帖融合的艺术语言,带有明显地域书风又不失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