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登录

“画说”广东美术百年变革之路

2017/11/13 16:03 来源:华艺国际 阅读数:3313




此前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取得极大成功,大展中将洋画运动的源流、岭南画派的诞生、广东美术当代的发展,作为一个完整脉络梳理展示,是近百年来广东美术史上经典作品的一次大集结。籍此东风,广州华艺国际2017秋拍首设广东美术百年作品专场,以拓宽学术视野,深耕艺术传播。
 
广东美术百年作品专场(国画篇),汇聚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林风眠、关良、赖少其、杨之光等数十位艺术大师不同时期的绘画精品120余幅,囊括山水、人物、花鸟等不同题材,力图呈现广东百年绘画史多元发展的面貌,带领观者领略广东美术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变革轨迹。
 

中国画百年“惟新”之始:“二高一陈”
 
20世纪初的中国,西风东渐,风云激荡。最早对外开放的广东,成为近代中国变革最为敏锐的地区。中国画的革新,正是从广东开始。
 
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画派即于此时登上了历史舞台。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以艺术救国的理想,开放兼容的态度率先高扬“政治革命”和“美术革命”的旗帜。
 
 
高奇峰 孔雀开屏
设色纸本 立轴
1914年作
145×94cm
 
注:北京荣宝拍卖2010秋拍“容大块旧藏专题拍卖”拍品。
出版:《希斋》集珍三册P230,2012年西泠印社出版社。
 
 
 
 

高剑父 瓜花虫雀

设色纸本 立轴
60×91cm
 
注:北京荣宝拍卖2010秋拍“容大块旧藏专题拍卖”拍品。
出版:《希斋》集珍三册P220,2012年西泠印社出版社。
 
 
 

他们取借日本与西欧绘画,直面现实,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探索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国画”,开启了现代美术的风气之先,堪称岭南现代美术的一代宗师。他们的画风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注重写生,突出了革命性、兼容性和创新性。


陈树人 富贵长春
设色纸本 立轴
1944年作
110×60cm
 
出版:《岭南大家作品集》P9,2011年11月名流出版社。

 
 

传承与创新:岭南画派第二代
 

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方人定、黄少强等第二代岭南画派的画家,始终沿着创新的道路而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脱颖而出,进而将岭南画派的影响辐射至海外。
 
他们秉承岭南画派折衷与融会的核心精神,以笔墨探知时代的脉动,见证民族从救亡图存、独立解放到自强崛起的历史进程。他们创造的艺术作品脍炙人口,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精神符号,改写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轨迹,是岭南画派承上启下的一代。
 
 
关山月 寿松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77年作
130×48cm
 
出版:《中国荣宝斋展览会》P64,1979年日本西武百货店。
 
 
黎雄才 松涧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83年作
133×64cm
 
注:附北京画店收购收据

 
 
 
 
杨善深 深山静读
设色纸本 镜片
1989年作
95.6×179cm
 
出版:《杨善深作品精选集》P40,1991年12月台北甄雅堂艺术有限公司。
 
 
 
 
 

赵少昂 落花流水共徘徊
设色纸本 镜片
1959年作
48.5×81.5cm

 


守望传统:广东国画研究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同时也是“国画复活运动”的重要阵地。为了抗衡革新派,广东另一批持不同理念的画家,如黄般若、赵浩公、黄君璧、邓芬等在1923 年成立“癸亥合作画社”,后改组为“广东国画研究会”。
 
其时,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曾就“新”和“旧”、守成与变革等问题,展开激烈论争。这场争论体现了本土文化艺术对外来冲击的回应与觉醒。黄君璧便是通过这次论争打开视野,从传统中走向创新之路,成就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的奇象大观。

 
 
 

黄君璧 观瀑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81年作
123×243cm

 
 

中西调和之路:林风眠与关良

同样是引入西方绘画,与岭南画派相比,林风眠与关良则另有不同取向。二人同生于1900年的广东,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求学经历,互为挚友。他们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但着眼的不是西方的写实主义艺术传统,而是从印象派和野兽派艺术资源中汲取营养,独辟一种调合中西的表现方式。
 
林风眠能深透地剖析西方艺术的形质,结合中国画的韵律,在线与色的融汇中,表现出以往文人画所难以传达的意蕴,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林风眠 春山图
设色纸本 镜片
67×67cm

 
 
关良则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开创了自己的新画风。尤以彩墨戏剧人物画独树一帜,最见风格,影响最大。
 

 

 

关良 戏剧人物
设色纸本 手卷
41.5×517cm
 
出版:
1.《关良·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P140-141,2013年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2.《闳约深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百年纪念展美术作品集》,P142-143,2012年1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展览:
1.“不息的变动——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纪念展”, 2012年12月上海中华艺术宫。
2.“闳约深美——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师生美术作品展”, 2012年11月北京中国美术馆。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陈大羽


陈大羽承传统以开生面,以“笔墨当随时代”之胸襟践行艺术道路,堪领风气之先。其大写意花鸟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温文儒雅的气质,而代之以豪放的个性风格和雄强的时代特征,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视觉张力,别开生面。
 
 

陈大羽 蜡嘴迎春图
设色纸本 镜框
约70年代
89×48㎝

出版:《纪念陈大羽100周年诞辰书画精品集》,主编陈显铭,2012年古吴轩出版社

 

 

多元并进:广东美术的新世代
 

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广东美术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态势。“老一辈艺术家重装上阵,焕发新生;新生代艺术家充满活力,独立多元。”
 
晚年回归故里的广东籍画家赖少其,“破茧而出”,走上其艺术巅峰。他所创造的墨色结构和图像风格,超越中西古今之辨,回归大象无形的大自在境界,使中国画发展有了别树一帜的崭新样式。
 
 
 
赖少其 梧桐山下
设色纸本 镜片
1987年作
103.5×231cm
 
出版:
1.《赖少其书画作品集》P8-9,广东画苑、南京十竹斋、广州文物总店编,2012年广东画苑出版集团。
2.已入编《赖少其全集》,荣宝斋出版社即将出版。
展览:
“赖少其书画展”,广东画苑2012年10月。
 
 
 
杨之光则重新组织了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视觉叙事逻辑,极大提升了其参与现实的力度。他还通过写意性笔法重构了笔墨与造型深层结合的模式,将外光甚至是侧光、逆光引入中国画,使所画的形体丰满而有立体感。

 
 
 
 
 
 
 
杨之光 至美集(选四)
设色纸本 册页十开
2004年作
65.4×42.9cm×10
注:
1.附作者合照
2.附鉴证备案证书
 
出版:《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P78,岭南美术出版社。
 
 
这一时期,广东美术的重要艺术家还有林丰俗、林墉、尚涛、周彦生、方楚雄等,他们以坚定的步伐开拓创新,为世人呈现出无数具有新创意、新语言、新内涵、新意趣的时代经典。
 
 


林墉 桃园结义
设色纸本 镜片
1982年作
143×244cm
 
展览:林墉画展,1990年台北长流画廊。


林丰俗 云山叠翠
设色纸本 镜心
1998年作
142×365cm

出版:《仰山楼艺术手册·之一: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P232,2016北京仰山楼。
 

百年南粤,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发展正是中国美术百年发展的缩影,美术作品的背后,折射的正是时代的精气神。



华艺国际2017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7年11月22-24日
拍卖时间:2017年11月24-26日

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