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登录

【华艺国际17秋拍】炉烟方袅 香为君留

2017/11/23 11:05 来源:华艺国际 阅读数:4265
 在中华文化中,人们自古就喜用香来与神佛沟通。隋唐之后,由于佛教的兴盛,焚香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至宋代,焚香与点茶、挂画、插花合称四艺,成为文人所必备的修养,焚香演变为一项熏陶性灵的生活艺术。读书、写字、吟诗、抚琴、作画、下棋之时,往往于室内焚香,以净化空气,静心敛气凝神;三五好友小聚品茗,也常常伴以香事,或添幽雅气氛,或藉以记时。香事也随之被记录在唐宋诗词、明清小品的轻吟浅唱中,不胜枚举。
 
华艺国际秋拍将推出一批以沉香、铜炉、香盒为主的香具,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的香文化—— 一种精致优雅、悠然闲适的生活艺术。焚香、品茗、玩炉,这样的雅物闲情不正是如今很多收藏人士所追求的吗?
 
 
 
 
 
★1196
清中期 沉香雕梅花纹笔筒
H:16cm,W:617g
RMB:180,000-250,000
 
 
沉香,其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因沉香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名贵的木料,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自古为世人所重,亦被作为工艺品最上乘的原材料。笔筒以沉香木雕成,随形而就,别致传神。筒身雕梅桩,古干苍劲,花朵饱满,尽显在寒风中的傲然姿态,生趣昂然。此笔筒整体选材精良,雕工精湛,将梅枝之挺俊娇艳定格于筒壁,端庄大气,富于情趣,是沉香雕刻中的上品。
 
 
 
  
 
★1197 
清早期 沉香夜游赤壁图摆件
L:31cm W:645g
RMB:300,000-400,000
 
 
此件沉香木山子用料巨匹,包浆浑厚,表面隐现沉香木的油脂,色泽深沉,久经盘玩,表面包浆浑厚。匠人依据沉香本来形状,巧妙塑造江水之上山石嶙峋,山间草木茂盛,山石如虎踞,古松似蟠龙,波涛有声,苏东坡夜游赤壁之故事。
 
 
 
  
 
 
人物五官落刀精准,神态生动,构图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工料兼美,是一件难得的陈设佳器。
 
 
 
 
 
 
 
★1198
清初 沉香雕铁拐李
H:22cm,W:149g
来源:欧洲回流
RMB:280,000-380,000
 
 
摆件以沉香木整料精雕而成,取料上乘,采用阴刻、深浅浮雕等技法雕琢,刀法娴熟爽利,人物神态刻画得清晰传神,衣褶线条流畅写实,生动表现出衣物垂坠的质感。整器经年把玩,包浆沉实莹润,实为不可多得之佳作。
 
 
 
 
★1127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炉瓶三式
底刻「乾隆年製」楷书款,「吉」字款。
炉高13.5厘米;瓶高11.7厘米;盒口径6.2厘米
5件/套
来源:张宗宪旧藏
RMB:1,500,000-1,800,000
 
 
“炉瓶三式”,即指香炉、香瓶及香盒三种器具,是焚香的必备之物,焚香时,中间放置香炉,香炉两边各置香瓶、香盒,香瓶用来盛放箸与铲。此套铜质精纯、鎏金厚亮、造型古朴,在装饰上结合了掐丝、珐琅、鎏金等多种技法,纹饰细腻精巧,做工精良,打磨光滑平顺,具华丽灵动之感。三式均呈方形,工艺难度较圆形更高。观察三器体量、铸造工艺、装饰风格、刻款笔法,当为一套,多年来亦未散失,实为难得,当为乾隆御製的文房精品。
 
 
 
 
 
 
 
★1176
清早期 铜压经炉
底款:松月侣
D:11.5cm,H:6.3cm,W:1430g
RMB:200,000-300,000
 
 
 
炉身素面无纹,宝光内敛,熟棠梨色皮壳,柔腻莹润,婉约可观。底部正中铸减地阳文“松月侣”三字篆书款,字体规整劲挺。整器造型优美,小巧玲珑,是为精致隽品。
 
 
 
 
 
★1179
清初 铜阿纹鬲式炉
款识: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D:20.5cm,H:11cm,W:5900g
RMB:300,000-400,000
 
 
该炉用材精良,叩之其声清悦。形制古雅,线条优美,包浆浑厚,皮壳呈藏经纸色。阿纹炉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正德皇帝下旨命宫廷御匠铸炉造鼎,作为宫中陈设或清真信仰供奉使用,并且在每个器物上,都要以阿拉伯文为饰。正德阿拉伯文香炉是继宣德皇帝下旨铸造宣德炉后,唯一有历史记载由皇帝下旨御匠铸造的铜炉,如今成为很多收藏名家的必藏之物。
 
 
 
 
 
★1182
清初 铜压经炉
底款:陈瀛家藏
D:12cm, H:6.5cm, W:1410g
RMB:360,000-500,000
 
此铜炉敞口、宽唇,微束颈,扁圆腹,下承三乳足,颈与腹部之间饰带有翘角的鋬耳。炉身及双耳轻盈,有向上拉伸之感,而乳足较为粗壮,又具沉稳之特点,两者配搭,和谐巧妙。底落“陈瀛家藏”四字篆书款。
 
 
 
 
此炉造型规整,炉身素面无纹,宝光内敛,红棕色皮壳柔腻莹润。整体线条简洁,稳重若山,精致典雅,实为一件值得珍藏的私款铜炉。
 
 
 
 
★1185
明 铜鬲式炉
底款:大明宣德年制
H:7cm,D:15.5cm,W:2350g
RMB:300,000-500,000
 
此炉圆腹无纹,线条凝练,叩之回声清脆悦耳,炉色精光内敛,棠梨色皮壳,三足苍劲敦实,款识清晰,底錾刻“大明宣德年制”篆书款,庄重肃穆。
 
 
 
 
鬲式炉与其他文玩形式的铜炉不同,一般不陈放于书房案头,而是陈列于厅堂、佛堂等居中的重要位置,肃穆端正的造型具有相当的礼仪功能。
 
 
 
 
★1186
清早期 铜钵式炉(带原装座)
「申中敬制」款
D:10.5cm,H:17cm,W:4140g
RMB:1,000,000-1,500,000
 
 
铜炉束口丰肩敛足,型若宝珠,饱满浑圆,炉口起弦纹,辅首置于炉身最宽处,状若棋子,悬扣双环,此种修饰在常见宣炉中所见极少。其内膛见旋纹,底部处理尤显功力,其底仅寸余,底款为阳文“申中敬制”篆书款。炉之皮色为藏经纸色带雪花金,器壁厚薄适中,铜质明黄精润,可谓难得之宝器。此炉尺寸较大,整器线条流畅,造型不事繁缛而意蕴古拙,且质色具美,庄重贵气,更难得的是,铜炉保留原配束腰壶门承座。
 
 
 
 
 
★1189
明 剔红布袋和尚香盒
D:9cm
RMB:180,000-250,000
 
此剔红圆盒精工细作,韵味十足,值得细品。主体饰布袋僧戏鹤图,图案立体饱满,跃然盒上。全器极尽精微之美,严谨细致之外,妙显轻松神韵,甚为难得。
*此香盒为织田信长旧藏,织田信长为日本战国时代名将,政治家,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日本战国三杰”之一。
 
 
★1191
明 剔红仕女童子香盒
D:8cm
RMB:80,000-150,000
 
 
香盒四周刻回纹一周,盖面陷地刻拜月图,构图空灵,疏密得当,极具感染力,颇有南宋马远之貌,十分传神。
 
 
 
 
 
 
★1192
明末清初 剔红布袋和尚图香盒
D:6.5cm
RMB:80,000-150,000
 
 
香盒子母口,通体髹朱漆刻剔纹饰。盖盒一面饰大肚弥勒佛,笑口盈人,一副憨态可掬,让人心生喜悦,极具感染力。全器构思巧妙,工手到位。剔红的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华艺国际2017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7年11月22-24日
拍卖时间:2017年11月24-25日
 
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