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国际2018春拍】旅途映像
2018/05/02 10:01 来源:华艺国际 阅读数:1968
在充满喜怒哀乐的人生之旅中,人们途经千千世界的百般影像。面对一个个稍纵即逝的瞬间,艺术家们以各自的角度、不同的题材、创作的方式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所呈现的美好触碰着不同的心灵。所付出的孤寂与泪水,都是为了不让梦想掉入悬崖。
陈琦
觉No.1
水印版画
180×180cm 2017
陈琦从最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渐而转向对人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他的艺术实践具有渐进式的阶段性,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在《觉NO.1》一作中,多重不确定的佛手似乎是对真与幻的讨论,左上角的蝴蝶很容易让联想到“庄生梦蝶”的典故,紧扣着真与幻的主题。简单的构图下是对中国哲学的思考,也是对心灵的安宁与平衡的追寻。
梁器奇
春到岭南百姓家
布面油画
67×64cm 2001
梁器奇追求西洋的色彩运用与中国画的民族审美相结合,用笔上吸收中国写意画技法,形成自由、奔放、多变等艺术特色。《春到岭百姓家》在统一和谐的色调下,刻画了一家春景。花瓶、桌椅、花束造型上稍带艺术性夸张,颜色也有所偏倚。或许,这就是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具象诠释。
孙路曾进修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致力于坦培拉〈蛋彩画〉的研究,创作出结合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及现代绘画材料的作品。《海风》一作中,刻画了女子迎着海风,侧目远视。娴熟的蛋彩画技巧,多层的透明罩染,色泽细腻而丰富。温润如玉的肌肤,层纹如贝的薄衣,厚如浸釉的海浪,共同组成典雅而深邃的画面。
邓箭今
剧中人物B女人
布面油画
80×60cm 2012
邓箭今的作品常有人生的灰暗以及挣扎的困境,带着深切的人文关怀,渴望着灵魂和精神重建的来临。《剧中人物B女人》中,邓箭今以急促、饱满的笔触刻画了一名身着黑色连衣裙的女子。她的面具是一种社会共性的代表,似乎在表现社交中人的失真性犹如剧中人物,迷幻式的烟雾似乎在诉说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生存压力。
王其钧是一位复合型的学者画家,在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艺术理论方面亦深有研究,因此他的绘画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自在观音》一作中,他运用了写实的绘画语言,刻画了宋代自在观音木像。木像上的彩绘早已剥落,但是微黄光线照射在木像之上,雕像依旧显得金光璀璨。或许是在诉说,时间虽腐朽它的外表,但雕琢了它的精神。王其钧在他的作品里传达中华文明所崇尚的审美理念,工而不匠、细而不弱。
蔡佳琳
城南夜系列之金硕
布面油画
80×80cm 2017
展览:往叙——2018新南方艺术贺春邀请展,红砖厂E5艺术馆,广东广州,2018
蔡佳琳的画面往往充满了如诗般的想象,几何形体般的光影效果和概括得接近不真实的锋利的边缘线。尽管如此,她的画作透出简单而又质朴气息。《城南夜系列之金硕》如满月般的构图下,一人独步于幽径上。笔法细腻,意境悠扬,尤其是笼罩着整个画面的黄色余晖,为画面添加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林锋
玉堂春色
布面油画
50×100cm 2017
林锋运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开烂漫的玉堂花,并借用路过野鹿侧面“描绘”玉堂花香,借自然景色叙述着自己对生活、艺术的理解。此外,“玉堂”不仅仅代表着纯洁的玉堂花,在古时也有登玉石宫殿,即事业成功的寓意。 林志彬
旺年大吉
布面油画
70×50cm 2017
展览:
第四届青年画院作品展,广东画院美术馆,中国广州,2016
第四届青年画院作品展江门巡展,江门市文化馆,中国江门,2016
《汪年大吉》是林志彬少有以动物为题材的绘画,画中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只穿着红白色衣服背对画面的斗牛犬。它头部微微侧回,仿佛能看到斗牛犬那双又大又深邃的眼睛。它的背面,身上毛发以及衣服纹理似乎触手可及。林志彬在写实的画面中模拟着真实的触觉感,从而达到视觉上的触觉感受。
田林
美好时光
布面综合材料
120×95cm 2017
在孤独的艺术求索之旅中,田林摒弃了传统的写实手法,运用个性语言写意丹青。《美好时光》一作中,他通过点线面的排列组合以及丰富多彩的颜色营造出富有活力的画卷。所绘似物非物,似人非人,而是一种对于美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