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国际2018春拍】十七世纪的瓷艺与画意
2018/05/02 14:04 来源:华艺国际 阅读数:3963
十七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政治与社会转折,从农民起义彻底摧毁大明王朝,到清廷入主中原,使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得到了一次洗礼,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全面真实地放映了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轨迹,在历史赋予的机缘里创造了新的辉煌。
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制瓷业进入一个明清瓷器的“转变期”,从明万历三十五年开始景德镇官窑生产的逐步衰退停产,到清代官窑瓷器生产尚未全面复兴,恰好给了当时景德镇的民窑生产一个发展的契机。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繁荣的海上贸易,亚欧市场需求的激增,对大量高质量外销瓷的需求,加上文化上的多元化及思想上的解放,促使景德镇瓷业必须向更精细的方向发展。此时,由于摆脱了官窑瓷器图案的束缚,装饰图案内容广泛而富有民间气息,题材丰富、艺术性强、画艺精湛的作品逐渐占据了整个瓷业的主导地位。
恰逢去年国内外举办了多场对社会具影响力的十七世纪明清瓷器专题展览与拍卖,使国内外的收藏群体再次把目光的聚焦点从清代的传统官窑转移到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上。借此机会,华艺国际2018春拍也将呈现这一系列的专题拍卖,所选拍品为自万历中晚期至康熙中期的官窑、民窑精品,品种涵盖青花、五彩、斗彩、青花加彩等,均为我们精心挑选出的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作品,这批作品充分反映了十七世纪景德镇杰出的制瓷工艺与精湛的立体画艺,极具时代特征,值得藏家特别关注。
明万历 五彩九供双龙戏珠纹碗
“大明万历年制”青花两行六字楷书款
D:19.2cm
通体施闪青白釉,以青花五彩绘制纹饰,器内底绘双龙戏珠,器外壁分饰三架卷草足供桌,间隔三盆寿石兰草,口沿饰如意点彩边饰,每架供案物品多达九件,有瓶、炉、盅、壶、尊、缸、盒、盆、罐等,翎毛、珊瑚、灵芝、谷物、醴酒敬献其中。“九”为极数,由此可管窥宫中“春供秋祭”仪礼一斑。此器精美绝伦,形正釉纯,为万历官窑的典型碗器,传世名远,由海外艺术馆珍藏。
明万历 青花双龙戏珠纹倭角长方盒
“大明万历年制”青花两行六字楷书款
L:24cm
本器倭角长方形,盒体作上下子母口,器形规整。盖顶以青花绘制二龙跃腾寿山福海两侧,身姿矫健,极富动态。顶盖、盒墙四壁绘缠枝花卉纹饰。器底以青花双线方框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典型万历官窑作品。同类收藏可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中。
至明之际,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生产出大量青花瓷及五彩瓷,各种异形器及大器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其中万历时期,内府对各式盒子需用甚多,盖盒形态多样。方形陶瓷盖盒烧制难度甚高:以瓷土擀成薄片,裁成所需长宽,拼镶而成。但瓷器的收缩度大,拼接处容易开裂,盖盒顶部容易塌陷,成品极低。而万历官窑却多见方形器皿,由此可见万历一朝烧制技术之精湛。
明嘉靖 青花婴戏图碗
D:18cm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出版:《慧眼与遗珠》,P23,蔡云峰主编,2007年6月广陵书社
画工极为细腻精雅,施釉温润如玉,器型规整秀美,当属万历时期御窑精品。青花婴戏图碗始见于明初永乐官窑,其烧造由永乐至万历,终有明一代兴盛不衰,器形、青料、画风各具时代特征。永乐、宣德时期碗径较大,画意相同,庭院中奇石、垂柳自然将十六子区隔为四组场景。其后纹饰变化发展,至成化时期,婴戏图碗见有四子、九子、十四子、十五子等多个品种,画面布局简化为两组,童子手持物件亦与前朝不同。
明万历 矾红地青花高士图梅瓶
H:27cm
著录:伦敦佳士得春拍 lot 2118
本品器形恢弘雄健,胎体厚重敦实,体现了明代古朴、粗犷的风格。浅宽圈足,沙底泛黄,呈米糊状。通体以矾红为地青花为饰,腹部主体绘高士图。所绘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有文人画的笔情墨意;绘画多以中锋,一笔点划、勾勒,画风豪放潇洒。纹饰布局简练清朗,高古超逸,仙气飘然,正如徐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存世于今,弥足珍贵。
明崇祯 青花人物故事图筒瓶
H:40.5cm
著录:伦敦佳士得春拍 lot 204
筒瓶最早见于万历,崇祯时期最为多见,是崇祯时期的典型器型,也称象腿瓶、一统瓶。晚明时期时局动荡,此种造型也寓有“天下一统”的良好祝愿。此件筒瓶釉质莹润,口沿及近底处各有一周装饰带。外壁通景以青花绘人物故事图,衬以山石、蕉叶、祥云。整体构图疏密有致,层次清晰,人物神态刻画精细,形象生动,笔法娴熟。青花发色青翠,以寥寥数笔描绘出细微的人物神态,峻伟的自然景观,画面意境幽深,青花发色纯正艳丽,分水技法细腻,笔触纤巧精致,状物有神,胎骨厚重坚致,釉汁滋润明亮,极具明代崇祯时期风格,乃该时代之杰作。
清康熙 五彩龙凤呈祥纹大盘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两行六字楷书款
D:32cm
此为康熙五彩官窑典型器,龙凤纹是明、清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由龙凤组成的画面,称为“龙凤呈祥”,属于内府专用经典的吉祥纹饰。常见御瓷之中多装饰一对或二对龙凤纹,但本品则品格非凡,一器之上装饰六对龙凤纹,有清一代唯见康熙一朝出现,后世清宫御瓷再没见同类烧造。
清康熙 五彩魁星点斗笔筒
H:14cm
著录:香港苏富比2007年春拍 lot 771
器内外白釉闪青,光亮肥润。筒身通景绘魁星踏鳌首,捧斗擎笔。海水江牙浪波汹涌,祥云旭日云霞飘洒,绿波红花,五彩釉色纯净剔透,绘工精当,虚实相生。置案攻读有“一品当朝、笔下生花”的祥愿相伴。
本器造型规整,纹饰精美,层次分明,颜色丰富,盘心人物以红彩勾勒外轮廓,脸部、其余以墨彩勾勒,运笔形如流水,颇见绘画功底。此图案应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故事章节,为难得的清早期五彩民窑精品。清康熙 洒蓝地描金斗彩三星图棒槌瓶(一对)
H:46cm
著录:纽约佳士得2007年秋拍 lot 332
器因形似洗涤衣物的棒槌而得名。棒槌瓶为康熙朝创制的新器形,康熙早期短粗、敦厚,中期以后器腹修长秀美,福禄寿三星为道教中的三位人物,形象各异。福星手拿“福”字或为怀抱婴儿的送子张仙形象;禄星捧着金元宝;寿星托着寿桃,手拄着拐杖。传说福星是以人们的善行施赐幸福。古人认为岁星(木星)照临,能降福于民,故有福星的称呼。禄星掌管人间的荣禄贵贱,因禄有财之意,常借财神赵公明为禄星形象:头戴铁冠,黑脸长须,手执铁鞭。寿星又称为南极老人,古人认为南极星可以预兆国家寿命的长短,也可给人增寿,因此成为长寿的象征。器古朴浑厚,釉质深沉素雅,金彩雍容华贵,花纹繁密,但布局井然有序,画工苍劲有力,色釉、金彩与斗彩装饰相结合,显示出康熙时期制瓷的高超技艺,为康熙民窑少见的精品。 清康熙 洒蓝地青花开光山水人物、花鸟图套瓶(5件)
H:43-47cm
著录:纽约苏富比 lot 130
洒蓝釉为明代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色釉品种,为低温釉。其制作工艺是在已烧成的瓷胎上,以竹管蘸钴蓝釉汁,吹于器表烧制而成,浅色斑点仿佛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釉面浓淡不一,故称为“洒蓝”或“雪花蓝”,属于名贵品种。近看如“蓝地融雪”,且胎釉结合紧密。此组一套5件,纹饰细致,线条流畅,成套留存至今实属不易。康、雍官窑有产,乾隆开始少见。此器为康熙时期官宦人家之陈设器物,尽显富贵荣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