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登录
首页
拍卖预展
拍卖结果
服务指南
如何委托
如何竞投
资料下载
法律法规
业务联系
拍品查询
中国书画
当代艺术
瓷器杂项
佛造像
珠宝翡翠
珍贵钟表
名品手袋
极品名酿
养生精粹
陈年普洱
其他
新闻中心
华艺资讯
媒体报道
华艺讲堂
华艺视频
关于我们
公司概况
大事记
加入我们
拍卖结果
芥子园画传初集(原刊初印本)
估价:
RMB 1,000,000-1,200,000
成交价:
¥2,300,000
拍卖会:北京华艺国际2021秋季拍卖会
专场:吉羽——古籍碑帖 信札写本专场
预展时间:12月8-9日
预展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L3(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L3)
拍卖时间:12月10-11日
拍卖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L3(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L3)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
图录号:9214
作者:--
尺寸:29×19cm
质地:
年代: 暂无
作品说明
钤印:笠翁、青在、家在鸳鸯湖上、长水王蓍、湖上陈氏、扶摇、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一丘一壑、师古、鹿砦、不知而作、岘峰、迂、半痴、卧游等
鉴藏印:孙氏星华珍藏书画记、西峰收藏、读书积岁月益寿补蹉跎
题跋:芥子园山水卷刊刻最难,格调亦最高,此卷有笠翁画传四字签条,乃美术史宝贵文献,传世康熙本仅此书与容庚先生藏本有之 周小英印(白文)
康熙本签条题笠翁画传前人向未述及,辛丑六月。净琉璃室(白文)
清 王概 编
清康熙芥子园套色印本
一函五册 开化纸 线装
稀如星凤 奇缘乃获
《芥子园画传》是极负盛名的一部书,一向被视为中国木板彩印的代表之作,体现了清初彩色印刷的最高水平。笔者关注此书已数十年,每遇一部,必前往观之;然所见大多篇牍讹误、刻印模糊、套色不正、色彩不清者,是为翻刻本、后印本几大特征。下面例举几种有明显特征的、比较公认的、或近人多有研究的藏本,试作比较。
1.国家图书馆藏有多部《芥子园画传初集》。其中归入善本者两部,著录为“清王概辑,清康熙十八年李渔刻套印本”;经比对,两种属同一版本,钤“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长乐郑氏藏书之印”二章,为著名收藏家郑振铎(1898-1958)旧藏本(“郑本”)。
2.日本收藏一部《初集》。此本于李渔序首空白处钤有“涉园所藏”“陶兰泉”二章,知为民国藏书家、刻书家陶湘(1870-1940)旧藏本,简称“陶本”,此本曾于2011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影印出版。
3.上海图书馆藏《初集》一部。该本于李渔序首空白处钤“延陵世家小自由藏”“少文”“顾炳”三枚印章。此本简称“顾本”。
4.私人藏书家山东潍坊右文斋主人藏《初集》一部,简称“右文本”。
5.2021年春拍拍场出现的容庚旧藏《初集》一部,第一册贴有《笠翁画传》题签,简称“容本”。
“郑本”方面,经过与“陶本”“顾本”进行比对,发现其多有线条简陋、套印层次不鲜明等问题。如卷三之二十七叶“米芾”图,“郑本”墨色浓淡无章,似乱墨堆积;又卷三之三十八叶“乱石叠泉法”,“陶本”“顾本”均层峦叠嶂,颇具立体感,而“郑本”则雕镂拙劣,线条粗糙,明显为翻刻。讹字方面,多是因对原作运笔理解不通,刻意追求原样造成,是为翻刻本硬伤,也是为翻刻本重要之铁证。如卷四之十四叶“人物”图,陶本顾本为“倚童式”,郑本误作“椅”;二十三叶“凡山水中之有堂户”,郑本误作“尸”等诸多讹误。因此,国图藏“郑本”为翻刻本当无疑义。
此部《初集》(华艺本)与上述“顾本”“陶本”“右文本”“容本”属同一版,为康熙十八年原刊初印本。共五卷,第一册为卷一,有书名页、李渔序、目录及《青在堂画学浅说》,共三十二页;第二册为卷二,“树谱” 含目录共四十一页;第三册为卷三,“山石谱” 含目录共四十七页;第四册为卷四,“人物屋宇谱” 含目录共四十七页;第五册为卷五,“摹仿诸家画谱”含目录共五十二页。卷一有文无图,卷二、三、四多为单色墨印,少有套印部分;卷五用棕、蓝、绿、黄、红五色套印。
是书第一册贴有《笠翁画传》题签,在余所观各大馆藏、私人藏书本中仅“容本”有之,与此部相同。推测为康熙十八年原装原签,尤为珍贵。此部题签有“大吉羊”白文印,卷四“人物”图中,第二、三等叶中人物衣衫有使淡墨套印,后世翻刻本中为牟利,降低制作成本而省略。再比对几种卷五多色套印部分,可谓越罗蜀锦、不相上下。这是因为套印版画质量的优劣对准确度要求很高,每种颜色需要反复试印、反复移动、直到完全吻合。此外,更要依照原画颜色“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将木版印色达到原作毛笔上色的效果,使版画无限接近墨本。这对印刷工匠、纸张、用墨的要求很高,不同的工匠对原画用色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即使是雕版为同一版,材料、工匠的差别导致印制的版画质量也会有明显差异,可以说《芥子园画传》是集画家、绘工、刻工、印工等多人组成的合作团队来完成的,是一种集体性质的艺术创作。
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说:“二百五十年以来,在历代画谱中像《芥子园画传》那样产生巨大影响的画谱,史无前例。”这是对《芥子园画传》在中国画美术史上地位的高度评价。《初集》自清康熙十八年初版刊行后,一时大受欢迎,人们竞相购买;因此不断被重印、翻刻,版本情况十分复杂;学画临习、市面所见尤以翻刻本居多。王概在康熙四十年(1701)《二集》中曾言当时抢购《初集》的盛况:
“今忽忽历廿余稔,翁既溘逝,芥子园业三易主,而是编遐迩争购如故,即芥子园如故。信哉!书以人传,人传而地与俱传矣。且复宇内嗜者尽跂首望,问有《二编》与否。”
由于《芥子园画传》的影响很大,在海内外盛行,是学者研究书画艺术的桥梁,仅日本就有多种翻刻本,对当时浮世绘版画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至乾隆年间,书店纷纷向芥子园甥馆购买版权,于是前后出现了约十一种版本,各版本也经历多次印刷,印量不可胜数,这也就是《芥子园画传》众多翻刻本出现的原因;如金陵“文光堂”、金阊“文渊堂”、姑苏“经义堂”、赵氏“书业堂”等版本,都属于这种情况。嘉庆年间,有书商牟利,更是把清代画家丁皋的《写真秘诀》杂凑《晚笑堂画传》等图谱编成人物集,假托为《芥子园画传》,混淆视听,造成了今日人们误以为《芥子园画传》共有四集之谬误。可惜的是,《芥子园画传》初版三集由于流传时间长,翻刻临摹的次数多,今人已经很难看到初版的真貌。《画传》一、二、三集之初印本,与现在普遍所见所用的版本相比较,差距极大,其精神、面貌、气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此次出现之《初集》(华艺本)乃余至今所见第五部原刻初印本。开化纸精印、用墨用色考究、套印精准,应为良工刷印,或为自留或友朋往来之特制本,与当时市场大量发行本有天壤之别。特制本的制作从古延用至今,例如朵云轩于1985年再造完成《十竹斋书画谱》,此书并不稀见,但是红木箱特装本《十竹斋书画谱》特制二十部,与普通本无论从纸墨、套印技术及装潢都有极大差别。
正如郑振铎先生《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言:“……原刻初印本极为难得……我有原刻本数部,无一是初印者”;又郑本《初集》前有郑跋,曰:“余于劫中先后得彩印本<程氏墨苑><十竹斋笺谱><画谱>,今又收得此本,共是四种。二十余年间,求其一而不能得,不意于此二三载中,乃并获之,不可谓非奇缘也”可知在郑振铎、陶湘当年,初刻原印本早已是稀如星凤,几十年拍场初集原刻初印本难得一见,今年得观两部,亦与郑先生同样慨叹书缘之不可求,运也!
──翁连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版画研究专家)
< 前一张
后一张 >
更多拍品
诸家题“收藏天地”签
图录号:9001
估价:
无 底 价
成交价:
¥6,900
1986年作 诸家题签
图录号:9002
估价:
无 底 价
成交价:
¥67,850
辅仁往事
图录号:9003
估价:
无 底 价
成交价:
¥5,750
诸家题签附信札、手稿等
图录号:9004
估价:
无 底 价
成交价: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