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登录
首页
拍卖预展
拍卖结果
服务指南
如何委托
如何竞投
资料下载
法律法规
业务联系
拍品查询
中国书画
当代艺术
瓷器杂项
佛造像
珠宝翡翠
珍贵钟表
名品手袋
极品名酿
养生精粹
陈年普洱
其他
新闻中心
华艺资讯
媒体报道
华艺讲堂
华艺视频
关于我们
公司概况
大事记
加入我们
拍卖结果
念 念 镜框 水墨纸本
估价:
RMB 20,000-30,000
成交价:
¥218,500
拍卖会:北京华艺国际2021秋季拍卖会
专场:念念——奇缘斋珍藏陈佩秋书画专场
预展时间:12月8-9日
预展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L3(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L3)
拍卖时间:12月10-11日
拍卖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L3(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L3)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
图录号:201
作者: 陈佩秋
尺寸:136×69cm
质地:
年代: 暂无
作品说明
【钤印】 健碧九十岁后作、健碧长年、佩秋长年、大乐、长年、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题识】念念。刘奇老友属书并正,截玉轩健碧海上书。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有一次我与陈先生在探讨写大字,先生兴致来了说:“喜欢什么字,给你写几幅。”
我说:“写思念的念字吧,这个字有味道。”
于是铺纸、除袜、饮墨、拎笔、使臂,转眼间,一个半米宽的念字占了大半幅宣纸,势如破竹,气宇轩昂,把一旁的“方家”看得心悦诚服、欢喜赞叹。
陈先生停笔,想了想,又在念字下点了两点,回头对我说:“一个念字太单薄,念念才有回味,念念不忘,方得始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纵观陈佩秋先生的书法艺术,早年习汉隶楷书,有倪云林平淡天真之致。中年后习怀素,结体糅以章草,尤功大草,所书形狂而神静,骨清而韵淡,牵丝映带,尤见内敛圆劲。先生晚年书风随着画风转变,行草亦更显刚健。是幅《念念》为擘窠大字,乃其晚年手笔,线条遒劲,气魄豪迈,意在颜柳之间。“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一派清庙明堂气象,笔意内容兼善,是为先生书法佳构。
念念,二十年犹言刹那。
奇缘斋主人是陈佩秋先生的关门弟子,与先生又为忘年之交。二人初次相见是在1999年。那一年,他们一位38岁,一位78岁。一位是从不“安分守己”但出品超群拔萃的饭店老板,一位则是德高望重兼具顶级吃家体质的大画家。
一次饭店的奇妙相遇,一场关于美食的探讨交流,即开启了一段长达二十年的深厚交谊。
在陈先生的心中奇缘斋主人是一身江湖义气,真诚磊落。而奇缘斋主人所认识的陈先生,与常人眼里的陈老师大不一样,她是率性的,是随意的,是专注的,也是可爱的,总是要多一丝烟火气,生动而温暖。
在中国当代画坛上,陈佩秋先生的艺术独树一帜。无论重彩工笔,还是泼墨写意,都别具风韵。作为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先生在艺坛可谓深具影响力。奇缘斋珍藏陈佩秋作品皆为陈先生亲自赠与,并与奇缘斋的“奇”字息息相关,不仅精彩,关键是稀奇。基本上涵盖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别出心裁的佳作,不仅能体现陈佩秋艺术的多元风貌,也记录了先生艺术历程的转折之迹,可谓陈佩秋作品收藏的一个标杆。
本次展览甄选出极具代表性的奇缘斋珍藏陈佩秋作品约40件,从50年代到近年皆备,囊括其传统笔墨技法高峰期以迄彩墨结合风格大盛期间的经意之作,题材遍及山水、花鸟、书法等。合而视之,洵能反映先生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与成就。
陈佩秋(1923-2020)
字健碧,号乂之,斋名秋兰室、高花阁、截玉轩,河南安阳人。曾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海上著名画家,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艺坛之评
Academic Reviews
直到今天,陈佩秋仍然认为她是画家,在书法上只是“票友”,并自谦地说“功力不如书家”。
发现自己需要睿智,认识自己需要勇气,人生是这样,艺术也是这样 。
那时她已经接近中年了,和书画名家相比,她感到自己的书与画还不能达到佳境。自己的书不如画,在画上题跋,书与画相游离,像两块不相衔接的大陆 。她带着自我的不满去请教一代书家潘伯鹰先生,先生告诉她可以临临帖 。从此,她就和蔡襄的诗帖结下了不解之缘 。蔡襄的字虽然刚劲不如黄山谷,风流不如米芾,淳厚不如苏轼,但他深得静气,温和中藏蕴藉之妙。陈佩秋每天伏案对帖临摹几个小时,不只是写得像,对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也都与蔡襄的诗帖不差分毫 。但是抛开诗帖,拆开来题在画上还是不行 。
潘伯鹰告诉她写的时间还不够,还要再花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时间花下去,对蔡襄的诗帖不只是写得像,更进一步从肌理神髓上得其意趣 。
从蔡襄的诗帖中走了出来,陈佩秋又欢喜上倪瓒。倪瓒的枯笔山高雅绝俗,前人把它列中国画的逸品之首 。他的书法自分隶入手深得晋人风韵。从蔡襄走进倪瓒,陈佩秋体会出又是一种味道。
对倪瓒,她不是临摹,而是彻头彻尾地“摹 ”了 。就橡描红的小学生一样,用拷背纸复盖在倪瓒的帖上,一笔一画地摹写 。她感到比写蔡襄的诗帖进步得快 。她的先生回家,总是看到她在写字,就风趣地说:“天天只看到你写字,我看你是画家不要做了,你要做书家了 。”
“陈佩秋的楷书书写得古朴而妩媚,严密而疏朗,不受世俗之气的侵扰。这应该是倪瓒的书法风格留在她的书法艺术中的痕迹吧!”
智永的《 真草千字文》把陈佩秋的书法艺术带入第三境界 。陈佩秋为什么欢喜智永的书法,这可能是从她转向草书有关 。对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陈佩秋每天要摹写两个小时,坚持数年而不断 。她不但写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而且精心研读怀素的《自叙帖》。她说:“ 对怀素的《自叙帖》虽然没有写,看看也可以吸收。读的遍数越多,体会就越深,吸收的东西也就越多 。”
—摘自郑重《意念的遨游——陈佩秋的书法艺术》
陈佩秋将两宋的规整设色画体作为自己艺术的起点。如所周知,两宋是规整花鸟画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元代以后,文人写意成为主流,规整设色不仅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更被视为闾阎鄙贱的工匠之事而不入大雅的鉴赏心目。当然,雅俗之分并不在规整还是写意,根本还在于艺术的表现本身,如两宋画院众工的手笔,不仅不俗,而且极雅。这一点,即使是当时的一些高雅之士如苏轼,也是供认不讳的……陈佩秋既以高难度的创新为己任,她不甘于随波逐澜,而是敢于逆流而上、知难而进,也就在情理之中;更何况两宋规整画体的纯粹审美性格,又是那样地合乎她的纯粹人格。足足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她在两宋的作品中平心静气地揣摸临摹,而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热闹,终于在艺术技巧和艺术境界上,形成清新、明丽、洒脱、隽雅的特色,使中断了数百年的规整传统重放异彩。
如上所述对于传统的孜孜矻矻,是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前的事。如果进一步追溯,则早在国立艺专的学生时代,她便以执着的摹古功夫遭人非议。当时的画坛,创新的呼声很高,而摹古则被看作是艺术上没有出息的钻死胡同。然而,陈佩秋却一意孤行地浸淫在优秀的传统中与古人默契心印。当时她以山水为专攻,从赵斡的《江行初雪》开始,由宋元而明清,不论寒暑,昼画夜思,一幅名作,往往临摹不下数十遍,笔墨意境,几可达到乱真。这样,从学生时代起直到八十年代之前,她在传统之中摸索了近四十个年头,而且是山水、花鸟、规整、写意,偶尔还涉事人物,无不穷其原委而后已。这在当代的画家中,是罕有其例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八十年代以后她已建立起自己的个性风格,依然还不肯放松对于传统的临摹功夫。从董源、李成到王蒙,长卷巨幛,千岩万壑,一笔不懈,这在当代的画家中,更是罕有其例的。
读陈佩秋的作品,无论山水也好,花鸟也好,抑或规整也好,写意也好,总给人一种玉树临风般的潇洒俊爽之感。无论取材、造型、章法,抑或用笔、落墨、设色,总是那样地温润晶莹,既不追求生僻艰奥的情调,也不尚慕艳靡都丽的风华。前文提到,陈佩秋的人品是清醇平和的,极其透明真诚,没有一点虚伪矫饰;而这也正可以看作是她的画品所在。清醇平和是玉的品格。自古君子比德于玉,后世更以玉作为褒扬女性才艺的专用词,但真正当得起这一称誉者,无论君子、女史,均罕见其人。所谓“清醇平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利落剔透、清新飘逸、娟媚雅洁、清华妍净,而是一种至清、至醇、至平、至和的境界,细腻而坚韧,纯静而洁润,没有一丝一息的火气、燥气、霸气,也没有一丝一息的小气、媚气、俗气,“藐姑射山之仙人”,庶几似之。《玉台画史》中评女画家,多用“蓓华娟秀”、“清婉纤媚”之类的措辞,楚楚可怜,不免唐突玉品了。
—摘自徐建融著《陈佩秋书画集序》
“陈佩秋的画品,尽管不出作为女性画家所独有的文秀一路,但却绝无一丁半点的怜意,这就使她的艺术真正取得了玉的品格,超越了一般的女性画家而足以与须眉相颉颃。”
< 前一张
后一张 >
更多拍品
念 念 镜框 水墨纸本
图录号:201
估价:
RMB 20,000-30,000
成交价:
¥218,500
芙蓉蝴蝶 镜框 设色绢本
图录号:202
估价:
RMB 200,000-300,000
成交价:
¥460,000
竹荫白鹅 镜框 设色纸本
图录号:203
估价:
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
¥195,500
1975年作 仙人花 镜框 设色纸本
图录号:204
估价:
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
¥28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