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登录
首页
拍卖预展
拍卖结果
服务指南
如何委托
如何竞投
资料下载
法律法规
业务联系
拍品查询
中国书画
当代艺术
瓷器杂项
佛造像
珠宝翡翠
珍贵钟表
名品手袋
极品名酿
养生精粹
陈年普洱
其他
新闻中心
华艺资讯
媒体报道
华艺讲堂
华艺视频
关于我们
公司概况
大事记
加入我们
拍卖结果
2005年作 王 布面油画
估价:
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1,150,000
拍卖会:北京华艺国际2021秋季拍卖会
专场:70后+ 当代艺术专场
预展时间:12月8-9日
预展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L3(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L3)
拍卖时间:12月10-11日
拍卖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L3(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L3)
作品分类:当代艺术
图录号:8310
作者: 尹朝阳(b.1970)
尺寸:220×180cm
质地:
年代: 2005年作
作品说明
签名:朝阳 2005年
图录
1.《尹朝阳 1997-2007》,今日美术馆,2008,p59;
2.《尹朝阳·十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08。
展览
1.焦点——尹朝阳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08;
2.尹朝阳 1997-2007,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2008;
3.尹朝阳十年回顾展,民生美术馆,上海,中国;2008。
“青春残酷绘画”的领军人物尹朝阳,在中国九十年代末期的写实主义绘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不过当浪潮崛起后,尹朝阳“急流勇退”,反而以更为成人化的角度表达对历史的感受,2002年开始了他的“乌托邦”系列创作。与此同时,神话系列与乌托邦系列几乎平行,在这一系列中他将个人理想和历史责任进一步演化为一种对个人理想和历史责任强行占有的欲望。
《王》完成于2005年,这一时期的尹朝阳一方面在创作有宏大场景的乌托邦系列,另一方面也在创作神话系列,与他当时思考的问题有着密切联系。策展人朱朱曾从“双重自我”的角度切入当时的《乌托邦》系列:一个自我在想象中“将个人的青春加入到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大合唱之中……还想在其中扮演起英雄与领袖的角色”;另一个则“冷眼旁观这一切,他深知那种革命激情所具有的虚幻、谬误及其意识形态中令人反感的一面”。而后者神话系列则像在乌托邦存在下的个体,反对传统“神话”理想主义的色彩——消解了加缪赋予西西弗斯的“幸福感”,赋予其绝望的、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的处境,留下朱朱所言的“悬而未决的矛盾:艺术家的英雄梦是应该卸下的负担,还是应该以个人的强烈意志去创造的神话 ”
《王》则似乎是“乌托邦”与“神话”两者间的桥梁,画中主体对应着那个想“扮演起英雄与领袖角色”的同时,既虚构着“王”的身份,又与真实的、普通个体并行存在,所以毫无质疑的是“他”依旧是尹朝阳的自我投射,也是那个“痛苦”的矛盾集合体。
《王》的同名作有不少,但主人翁大多都是蹲立在石头之上,似与“神话”中的其他需要劳作的“苦力”拉开有效距离。而本作却是少有的坐在沙发之上,以带有阴谋得逞似的笑容面对观众。作品中,厚重阴沉的背景里,象征着“王座”的沙发上,一个有着殷红的血眼和诡秘疯狂微笑的人面对观众,怪异蹲坐和不怒自威的神态,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危险预警,尤其是那种不怀好意的笑容,说不清到底是源自精神错乱导致的邪恶臆想,还是已经胸有成竹的、可随时被执行的处决。
画面中模糊而不稳定的视觉效果,恰如里希特的液态肖像。但《王》的刮痕有着一定节奏,左右幅度小,在主体“王”附近显得更为剧烈,强化“故障”般的气氛。也因为这层刮痕,使得王的手脚和沙发周遭的迷样红色斑迹不能被清晰可视,进而强调“未知”恐惧和恐怖神秘气氛。从创作理念,画面表达以及气氛营造上来说,本作都是尹朝阳极为精彩而重要的一件作品。
他有一篇关于《神话》系列的笔记里面叙述,“我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大概有两分钟的时间我就和这块石头对峙着,然后我端着沉甸甸的石头回去了。”他从石头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神话”,并“被笼罩在这些英雄主义人物身上的光辉、悲剧的力量所震撼。” 这一系列针对并表现人和石头的互动关系,如《神话45》,恰似援引希腊神话的“西西弗斯”的典故。但尹朝阳在2006年所写的《石头后记》中又对前者进行否定,解释到一切也有可能只是艺术家的虚构,是“谎言的升华”。不过,无论他对神话的阐述真实与否,艺术家的本意绝非为了阐述神话中的哲理,而是为了向世人呈现一种个人无法被抑制的、无法掌控或被怀疑的能量。
《神话45》以红黑主色调,乌茫茫的天空如不透风的墙,暗红色的背景仿佛源自炼狱的熊熊火焰。它们使整个作品里闪烁着一种令人不安诡异又悲壮的气氛。在画面中心偏左,尹朝阳刻画了一个手举块石的男子。他怒目圆睁,孔武有力地举起手中的石头。因为一种动态的模糊,看似既像站立又似前行。背景中的碎石山庞大而绵延,似乎昭示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以及某一瞬间的永恒性。作品中,尹朝阳通过经典的题材和写实的技法在不稳定的表述方式中展现某种亲临感、体验感,使个体、永恒、无奈、理想和悲剧等多重元素被重构中组合,它们不再作为一种价值被艺术家追求,而是作为一种能量被艺术家所占有、所表达。
2010年,尹朝阳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正面》,展示了2007年以来创作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充分表现了艺术家对在欲望与虚无中扭曲变形的种种人生处境的敏锐触摸与冷静描述。而赵棒则是“正面”中的人物形象之一。一个中年男子约莫四十岁光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血肉之躯。他四方脸庞,留着常见的偏分发式,身形微胖,有点双下巴和一个浑圆的“啤酒肚”。这一形象往往眼神迷离,喜欢摆出向后倚靠的坐姿。事实上,他的原型是艺术家中学时代的一个挚友,前摔跤运动员,后来成为地方上一个还算成功的商人。艺术家认为,赵棒并非一个独特或另类的人物,因为他身边“有太多带过这样气质的人。”这里所说的“气质”值得品味,它似乎代表着不节制的中年男性群体。
《赵棒》一作中,尹朝阳以暗红的色调、如伤痕般飞舞的线条营造出某种不安的氛围,和透亮稀薄的群青色与肉感的红色恰到好处的结合,表现出他对人像肌体质感的把握游刃有余,呈现出人物薄肤下血脉喷张的生动效果。血红般的色彩,人物致幻般的神态,让人不禁联想到画中人与“阴暗”有关。可见本作依然有着自2007年前的质疑和拷问的色彩,不过从主题性的弱化可见,尹朝阳正在逐步放弃往日追求的,以个人英雄主义凌驾的批判方式。或许是意识到了生命的渺小与无能,以及现实所蕴含的复杂性,这点恰如吕澎所说,“从昔日那种原子化二元对抗性思维的、简化了情感与世界的生产模式中挣脱出来,去表现更为深邃的人性以及我们复杂而特殊的境遇。”
画面采用电影镜头般的大仰视,捕抓光线由明转暗的瞬间。作品中的赵棒似乎正被他人审讯着,因此流露出如深陷迷局之中的错愕、迟钝与惶恐。人物似被吸魂般地从眼睛流出两道光线,带来某种致幻气息的同时,具有超现实的神秘意味,似乎使得人物从平常生活中的“无所不能”转化为当下的“无能为力”,借以强调画中人“凡人”的身份。总体上来说,尹朝阳在这幅创作上坚持飞刷逸笔的节奏,又无比精炼地点出人物轮廓与结构,并通过迅捷自信的笔法强化气氛,让人不禁为他对全面的画面运营能力和熟稔的绘画功力感到赞叹。除了赵棒,还有老蒋、贾奇、老古,以及正面系列很多未命名的人物,甚至包括艺术家本人,似乎代表着不带个人色彩的、理性而公正的批判态度。尹朝阳曾说,“我认为呈现现实已经需要勇气了,艺术家没有道德判断的权力。”或许“正面”的意涵正是导向“你我皆凡人”这一结论,借以否定过去的非黑即白的道德观。
< 前一张
后一张 >
更多拍品
2012年作 去印度 布面油画
图录号:8301
估价:
RMB 20,000-30,000
成交价:
¥34,500
2018年作 扉页 布面拼贴
图录号:8302
估价:
RMB 30,000-50,000
成交价:
¥57,500
2013年作 月华 纸本镂刻
图录号:8303
估价:
RMB 80,000-120,000
成交价:
¥126,500
2012年作 伤树 布面油画
图录号:8304
估价:
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
¥356,500